勇敢的人 作者:蔡烈云 淮海战役进入聚歼阶段,部队利用夜间抓紧挖交通沟,壕沟的尽头覆盖着射击掩体,沟壁挖掘鱼鳞坑,作为隐身之处,这样一直挖到敌前四、五十公尺的距离线上。因为敌我相距甚近,空中敌机不敢随意投弹,地面敌人也不敢大胆活动,整个战地正处于相持的平静状态。 一月八日,双方大炮整天轰鸣。入夜,进入前沿阵地的六团八连战士在冲锋号声中跃出工事,迅猛地向夏庄之敌发起冲击。刹那间,枪声震耳欲聋,不多时刻,驻夏庄的守敌撑不住了,施即弃阵溃退。担任八连尖刀九班,是有名的英雄班,这时只剩下九位战士,班长马文斌,仍然要求执行打头阵,向敌阵纵深扩大战果。 陷入包围圏的蒋军官兵乱作一团,东奔西跑,夺路逃走。八连乘势向敌人心脏进发,打了一个晚上,拿下几个村庄。天一亮,马文斌带的九班由于前进速度过快以致与连队失去联系,队伍未上来。正在这时发现西北角有一股逃敌向这边涌下来。在这紧要关头上,他意识到等待部队上来已是来不及了,退下去更不是革命军人的本色,时间也不允许他有更多的考虑。于是,下定决心留下来,隐蔽在背后的壕沟里。他一面细细察看周围地形,一面向全班战士鼓鼓气,做好战斗准备。 现在九班所占据的是几户人家的小村子,蒋军把它改造成集团工事。满地尽是一些破烂的军衣、铁锅、饭盒、空壳炮弹、弹药箱......,此外空空如也,连一株树、一扇完好的门板都没有。眼下只有马文斌和他带的几个人,而那股蒋军却是越来越走近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猛地站出来,把枪一夹,大喝一声: “站住!” 迎面歪歪颠颠走来的蒋军吓昏了头脑,吃了一惊,队形慌乱。走在队伍前头的瘦高个子惊魂未定,忙着招手:“别打了,别打了。我是团长,我们的队伍打散了,缴枪。” 马文斌即命令这自称团长的军官把队伍集合,放下武器。然后机智地掉头大声高喊:“他们缴枪了,不打了。”以造成威慑声势。 那个带队的团长开始集合队伍,而我们的大部队仍未赶到。这狡猾的团长感觉到情况有异,判断失措上当,急速转个身子从腰间拨出手枪。“叭”的一声,子弹从马文斌的肩头上擦过去。当那团长还来不及扣发第二粒子弹时,马文斌的冲锋枪火早已把他撩倒了。接着马文斌发出命令: “缴枪不杀!到处都是我们的队伍,你们跑不掉了。” 九班的战士也助威呐喊:“缴枪不杀!缴枪不杀!” “别打了,别打了,我们缴枪。”惊慌杂乱的蒋军官兵这才把手里的兵器搁在地上,站队集合。报个数,总共三百出头。 这时,八连闻讯跑步上来了。连长派人把缴械的官兵押送到后方去。指导员拍拍马文斌的肩头,夸奖他有勇气,有智谋。马文斌并不介意,而是把全班战士集合起来,听候分配执行任务。 马文斌的战斗事绩,打孟良崮时就表现很出色。那时天很黑,忽地从石缝里闪出一条黑影,抱着一包三十斤重的炸药包去炸掉五四〇高地石围子的就是他。那时,他还是一位参军不久的新战士。一年多来,战争使他锻炼得更加坚强,更加勇猛果敢。 淮海战役结束后的第五天,我特地去走访他,了解一下是什么力量使他打起仗来如此的勇猛直前,他谈起他的身世。他家在山东涟水县,祖祖辈辈给地主扛活种田。共产党的队伍开来了,斗倒了地主,分了田地,日子过得满好,可是,国民党反动派,还有还家团又捲土重来,夺走了土地,害死了他父亲。 我将上级评他为“孤胆英雄”的荣誉称号告诉了他,他却谦逊地搖搖头、摆摆手:“这称号我担不起,我还不够得很哩。” 这时,连队吹起集合号,我让他走了。望着他那走去的身影,我默默地在想: “光荣是属于有着阶级觉悟的坚强的勇敢的人啊!” 1949年1月于苏北灵壁驻地 蔡烈云(原名蔡俊佳,1917年-1991年),广东汕头地区澄海人。1929年去新加坡生活,1941年回国参加新四军,1965年转业到广州黄埔港港务局,1987年离休,1991月2月5日去世。离休后,把多年的日记整理了几本手稿。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这是我们曾经儿时排着队唱的歌,这歌声,歌词所透射出来的“爱祖国,爱人民” 在当今这个时代是何等的重要,歌声,歌词可以播下爱国的种子! |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