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培将军
张元培将军,字绍南,曾用名李晓芳。1913年6月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一户穷苦家庭。祖籍永定县金砂乡西湖寨村。读过私塾,上过小学,1925年入省立第七中学读书。在裁缝店当过雇工。受堂兄张鼎丞(中共早期党员、赣闽苏区创始人之一、新中国首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影响,张元培接受了革命思想。1930年初,张元培从家乡步行到江西宁都,找到了时任红四军第四纵队政委的张鼎丞,参加了红军,任第四纵队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红军总司令部特务团副官主任。1931年1月,张元培任红军总司令部供给处粮服科副科长,7月任科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月,任红一方面军供给部军实科科长,直接负责红一方面军7万人所需各类物资筹集供应工作。他一方面深入到各兵工厂、被服厂、卫生材料厂,协助组织货源组织生产,另一方面深入各县区,发动群众勒紧裤带节衣缩食,将各类物资源源不断送到红军各部队。1934年9月,张元培任广昌警备区供给处处长。
1944年,张元培在安徽无为。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时,张元培被编入红星纵队,具体负责物资大搬家和后勤工作。红星纵队主要是中央机关和老弱病残人员,对粮食供应要求比较高。为完成这个艰巨任务,张元培组织后勤科人员每到一地都走村串户,深入群众之中进行筹粮工作。过雪山后进入了少数民族地区,筹粮任务更是十分艰巨,张元培组织人员挖野菜,找死马肉,把皮带、皮包都煮着充饥;同时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切实做到不拿藏民一针一线,用实际行动感动藏民。有的藏民居住区因受国民党反动宣传,全村藏民全部逃上山了,筹粮工作无法进行,他只好动员大家割尚未成熟的青稞麦,并在麦田里插上一块木牌,写上割麦的数量,把银元埋在下面,然后将割下来的青稞麦用火烘干,脱出麦粒煮着吃。在翻越海拔4900多米的大雪山夹金山时,张元培听从当地老乡建议准备烈酒、辣椒,一面建议总后勤部发出通知,一面亲自带领后勤人员深入乡间老百姓家里购买辣椒和烈酒。经过几天努力只买到十几斤辣椒,全部发给了红星纵队所属人员。红星纵队虽有许多老弱病残者,但由于有了辣椒,大多数人员都安全地翻过了雪山。到达陕北后,张元培入抗大学习。
张元培(左)下连当兵时在军舰上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元培从抗大提前毕业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任副处长。随后在周恩来领导下,创办八路军衡阳办事处和八路军贵阳通讯处,后任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副处长。张元培了解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饶国梁胞妹、重庆著名女实业家饶国模在红岩嘴有处占地200多亩农场,是一个便于开展党的工作的好地方。于是,便经饶国模之子、中共党员刘圣化提议,使这里成为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办公处,长达8年之久。1940年7月,张元培奉周恩来命令护送叶挺返回新四军后,任新四军军需处副处长、处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他率一部分人突出重围辗转到达苏北根据地,任新四军后勤部副部长、苏北粮食管理局局长。为及时补充重新组建的新四军武器、弹药、医疗器械及药品等,张元培受军部命令佩戴国民军“上校”军衔,到国民党统治区浙江金华采购物资。在被国民党便衣宪兵跟踪监视后,他抓住时机对之进行抗日统一战线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使这个宪兵明为监视,实为暗中保护,出色完成了新四军首长交给的任务。1942年,张元培入华中党校学习。毕业后,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五十一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七师独立团政治处主任,沿江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七师参谋处处长。
1968年,张元培(右三)和叶剑英(右)在一起。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元培任华中野战军第七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参谋长,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张元培任上海军管会军事接管部海军部副部长,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一江山岛战役登陆指挥所副司令员,海军青岛基地副司令员,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南海舰队司令员,总后勤部副部长。1967年10月,张元培曾调到周恩来总理直管的国防工办任军管小组副组长,他不负中央重托,稳妥地解决了国防工业系统的派系之争。1974年1月,任南海舰队司令员时,张元培指挥南海舰队部分舰艇部队,对入侵中国西沙群岛中永乐群岛海域的南越海军进行自卫反击,收复了甘张元培和夫人里路(上海市宝山人,1936年在上海女工夜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青岛时留影
1955年,张元培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1年10月15日,张元培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