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羊城派记者走进了广州市越秀区竹丝岗空军干休所陈星老人的家。
正是起风的日子,敲开掩藏在摇曳枝叶中的门,便看见陈星穿着军装、佩戴勋章,精神矍铄地坐在椅子上等待来客。
陈星生于1919年,12岁开始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8岁奔赴战场,给开国将军徐海东当过秘书,参与筹建广州钢铁厂……据介绍,她是目前广州新四军老战士中最年长的一人。
受访者供图
坐着轿子参加新四军
陈星出生于封建破落官宦之家,从小在北平(现北京)四合院长大。陈星告诉记者,九·一八事变时,她还在读小学,当时就参加所日救国的宣传活动,1935年北平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中,陈星担任班里的宣传队长。“我当时一直在做这个宣传工作,深受抗日救亡思想影响,卢沟桥事变后,国家开始全面抗战,我就干脆不上学了,去寻找抗日救国的途径。”
受访者供图
陈星首先参加了战地救护训练班,到陆军(广西军)第八重伤医院护理伤员,不久陈星又踏上了投奔新四军之旅,赶赴抗日前线。“有件趣事是当时找新四军,道路泥泞难行,我就和同行人雇了轿子,后来还有人笑我们。但富家小姐投身革命参加抗日有什么不好,抗日是全中国人民的事!”
后来陈星也体现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她带过兵,打过仗,护送转移过伤病员,率领民兵、民工破坏过敌人的交通线,从一名普通战地服务队的战士成长为指导员。
曾任开国将军秘书
1942年的元旦,23岁的陈星奉新四军二师卫生部政治处的命令去看望时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的徐海东,此时的徐海东卧病在床已有两年了。“他问我多大年纪、哪里人,知道我和他都是湖北黄陂人时,很高兴。后来不久就把我调到他身边当秘书。”
据介绍,当时陈星的任务是每天为徐海东司令读报纸、读文件并管理文件;教徐海东夫人和战士们识字、学文化;负责党员的组织生活等。“当时最头痛的教战士学文化,因为他们大多是贫苦农民出身,学起来很吃力,但正逢全军扫盲运动,也要一个人一个人、一个字一个字来教。”
参加筹建广州钢铁厂
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经济百废待兴。1957年陈星从沈阳来到广州。“当时广州是消费城市,有人提出要建设成生产城市,筹备包括钢铁厂在内的五个工厂。因为我之前在沈阳重型机器厂工作,所以就加入广州钢铁厂筹建处,任筹建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陈星回忆,当时广州的路很小很窄,远不如今天交通发达,道路宽敞。“广州钢铁厂在白鹤洞,我住在黄花岗,一开始没有职工宿舍时,我每天都要先坐公交车到南方大厦,然后在南方大厦坐船过江到白鹤洞,下了船还要走20分钟才到厂里。办公室也是用竹子、芦席简易搭建的。”
受访者供图
陈星告诉记者,虽然当时条件艰苦恶劣,但大家都干劲十足,热情满满,“干部们都没学过企业管理,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和工人们也都打成一片,大家一起一心一意建好厂。”
随后,虽然中途有短暂离开,但陈星自1957年起基本就定居在广州,也能算“老广州人”了。
始于战争终于和平
在记者采访的时候,陈星老人身旁围绕着她的子女们。陈星介绍,她共有六个孩子,分别是卫争、卫胜、卫国、卫民、卫和、卫平。
图/李焕坤 摄
“这些名字都是我起的,第一个是卫争,当时怀孕的时候就在打解放战争,北撤山东的路上大女儿呱呱坠地。后面每个孩子名字都和国家有关,最后卫和、卫平就是因为孩子名字始于战争,我希望能像新中国一样终于和平。”
陈星身着的军装上佩戴了多枚勋章,其中还有3级独立勋章和3级解放勋章,交谈过程中她时不时就会摩挲这些勋章。“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希望国家越来越富强,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越建越好!”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这是我们曾经儿时排着队唱的歌,这歌声,歌词所透射出来的“爱祖国,爱人民” 在当今这个时代是何等的重要,歌声,歌词可以播下爱国的种子! |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